史上最长“双11”释放消费活力

史上最长“双11”释放消费活力

本报记者 孙奇茹

2025年,“双11”走过第17个年头。从短兵相接的集中促销,到拉长战线的持续运营;从线上平台的独角戏,到线上线下的全域狂欢,作为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消费节点,如今的“双11”不再是一场简单的大促,而是观察中国消费市场活力与趋势的重要窗口。

超长周期成交额创新高

今年“双11”再一次冲击史上最长。继京东相比往年“抢跑”数日,于10月9日提前启动“双11”售卖后,天猫与京东两家平台又“加时赛”般延长大促时间。天猫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天猫‘双11’最后一波,现货开卖至11月14日24点。”

京东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23点59分,平台成交额再创新高,下单用户数增长40%,订单量增长近60%。数据还显示,年轻消费者对智能、悦己及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推动传统消费品类不断创新升级,智能灯光系统、方便娱乐的“闺蜜机”等产品成为新增长点。

随着各地育儿补贴政策陆续落地,育儿相关消费在“双11”期间表现强劲。根据“什么值得买”平台统计,婴儿服饰与童装成交额分别同比增长35.16%和17.63%,婴儿安全用品成交额同比增长22.83%。

即时零售加入消费热潮

今年,强调“快”的即时零售积极参与“双11”战场。小时级乃至分钟级的极速送达,满足了消费者“所想即所得”的需求,进一步将消费热潮延伸至更广阔的生活场景。京东外卖业务负责人透露,“双11”期间平台合作的前300家餐饮品牌日均订单量较外卖业务上线首月增长了13倍。

基于AI技术的新消费与新服务也成为热议焦点。面对深夜疾病急需解决的情况,AI医生、AI药师、AI营养师等健康领域智能体全天候在线服务。例如,京东健康平台的AI医生“大为”服务用户中,有30%为深夜时段咨询。

供应链升级海外订单翻番

超300万商家利用JoyAI大模型实现经营升级,数字人直播帮助超4万家品牌商,累计带动商品交易总额超23亿元。“异狼”机械臂集群在分拣中心24小时运作,抓取包裹数量刷新历史记录;“独狼”无人车实现规模部署,总接驳次数同比增长656%。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全面应用,推动供应链从生产、流通到消费全流程升级,中国电商的供应链能力正深入全球市场,服务更多消费者。

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进口商品的需求持续旺盛。2025“双11”前夕,1700多家海外新品牌组团入驻天猫国际。数据显示,消费者对专业、细分及个性化商品的需求日益凸显,口服抗衰、头皮护理、游戏掌机等品类增长迅速,进口消费从“好价囤货”向“小众淘新”转型升级。

京东全球售在此次“双11”表现突出,其重点覆盖地区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澳大利亚等,成交额与订单量同比均超过100%增长;跨境包邮服务覆盖的13个国家成交额同比增幅突破300%,平台下单用户数同比增长超过400%。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研究员姜照认为,“双11”的新意不再仅是眼花缭乱的营销噱头,更聚焦于深层的技术赋能、体验优化及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应借助技术赋能,在需求预判、消费决策、售后服务等环节持续优化消费体验。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11-13/doc-infxfaki2826768.s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