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很焦虑的中年女人,大多被这3种心态反复折磨,想逃都逃不掉

她站在窗前,望着淅淅沥沥的雨,心里却已是一场海啸。

“如果孩子考不上好学校,一生就毁了。”
“如果我被裁员,全家怎么办?”
“如果我生病了,这个家会垮掉…”

这些念头像循环播放的坏唱片,在她脑海里反复旋转。她知道自己在夸大事实,却无法停止这种思维的车祸现场。

心理学称之为“灾难化思维”——一种扭曲的认知方式,让人不自觉地把小事放大成灾难,把可能性当作必然性。尤其对于中年女性,这种思维模式正悄悄侵蚀着她们内心的宁静。

01 非黑即白的过滤镜

灾难化思维的第一种表现:过滤。

她收到了丈夫的简短回复“好的”,立刻确信他在生气;孩子一次考试失利,她立即看到未来黯淡无光;工作中一个小失误,她整夜无眠,想象着被辞退的场面。

她的大脑像装了一个过滤器,只留下消极信息,将所有中性甚至积极的信号都染上灰暗的色彩。

朋友安慰的话,听不进去;丈夫的体贴,视而不见;自己的成就,觉得不值一提。

这种过滤最终让她困在自己编织的恐惧之网中,每一个网眼都是可能发生的灾难。

02 放大镜下的生活裂痕

第二种心态:放大。

身体稍有不适,立即怀疑是重病;伴侣回家晚一点,马上想到感情破裂;孩子咳嗽一声,瞬间联想到肺炎住院。

微小的波动被放大成惊涛骇浪,正常的起伏被解读为崩溃的前兆。

她变得敏感而疲惫,像揣着易碎品行走,随时准备接住生活扔下的炸弹。

殊不知,那些想象中的灾难,十有八九不会发生。而为此消耗的能量,却真实地拖垮了她的现在。

03 情绪推理的迷宫

第三种折磨:情绪推理。

“我感到害怕,所以一定有危险。”
“我如此焦虑,说明事情一定很糟。”
“我心慌意乱,证明灾难即将来临。”

她把自己的情绪当作判断现实的依据,却忘了情绪只是情绪的反映,不一定是事实的真相。

在这个迷宫里,感受成了真理,恐慌成了预言。她被困在自己创造的恐怖故事里,却忘了自己才是作者,有权改写结局。

04 打破思维牢笼

那么,如何从灾难化思维的漩涡中挣脱?

首先,学会按下暂停键。当灾难化想法来袭,深呼吸,问自己:这个担忧有多少会真实发生?

其次,寻找灰色地带。生活不是非黑即白,在绝对的好与坏之间,存在着广阔的中间地带。

再者,区分感受与事实。告诉自己:“我感到焦虑,但不代表一定有危险。”

还有,与伴侣进行坦诚沟通。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客观的声音,来纠正自己扭曲的认知。

最后,练习 mindfulness。专注于此刻,此地,而不是想象中的未来。现在的你安全吗?此刻你有栖身之所吗?如果有,请先安心于当下。

05 回归平静的智慧

亲爱的,你是否也在心里养了一头名叫“灾难”的怪兽?时时喂食它你的恐惧和不安,让它越长越大,直到占据你所有的思维空间?

是时候停止喂养它了。

中年不必是焦虑的代名词,它可以是从容的开始,是智慧的觉醒。

真正的平静,不是生活中没有风波,而是在风波中依然保持内心的澄明。

愿你识别那些虚假的警报,收回消耗在想象中的能量,用它来构建更踏实的生活。

毕竟,我们担忧的绝大多数灾难,从未真正发生。而当下这一刻,才是我们真正拥有的全部。

发布于:浙江

https://k.sina.cn/article_1826849195_6ce381ab0010159eq.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