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了反复拉锯之后,“安世风波”迎来了新进展。11月6号,荷兰政府还在极力诋毁安世(中国)生产出来的产品,声称由于缺少所谓的“监管”而无法保证质量标准。然而,第二天荷兰政府就改变了口风,称只要中方满足一个条件,荷兰就可以作出让步。据美媒彭博社11月7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倘若中方能够确保芯片供应可以在未来几天内恢复并且得到核实,荷兰政府可能最早在下周就暂停实施对安世半导体的接管程序,但这不包括安世(荷兰)与安世(中国)之间尚未解决的财务问题。
荷兰政府前脚还在满世界抹黑中国制造,后脚就开出条件以寻求和解,生动演绎了何为“前倨后恭”。然而,荷兰政府开出的价码看似是为了平息纷争,实则是给中国又挖了一个“大坑”。实际上,对于如何解决这场风波,中方早已指明方向。事情的起因源于荷兰政府对安世半导体内部事务的不当干预,同时无视中方在多次磋商中提出的合理诉求,造成了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动荡并使其升级。
荷兰政府或暂停实施对安世半导体的接管程序。
因此,荷兰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并无条件恢复中国CEO应有的权利和地位。但荷兰政府却给出了一个极不真诚的答案。表面上看,是用“恢复芯片出口”来换取“暂停实施接管”,可问题恰恰出在“暂停实施”。若中国不同意,荷兰政府就能以此为借口,进一步强化“受害者”人设,将欧洲车企面临“断供”的风险甩锅给中国,将欧洲车企以及欧洲国家的不满都引向中国。
若中国同意,就等于默认荷兰政府对中国CEO的处理措施,而荷兰也掌握了能随时侵吞安世半导体的工具,以此作为和中国谈判的筹码。但荷兰千算万算,唯独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因素:荷兰不是美国,但中国依然是中国。中国之所以有底气硬刚到底,靠的是国内市场份额以及全产业链带来的独特优势。闻泰科技作为安世半导体100%控股的母公司,在生产时不需要顾忌专利上的障碍,同时闻泰科技正在上海建设新的晶圆厂以维持供货。这意味着即便离开了荷兰总部,安世(中国)依然可以活下去,甚至活得更好。
荷兰经济事务部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
事实上,荷兰政府之所以敢提出这样的条件,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搞清楚自己的处境。这场风波的核心从来不是“何时恢复供货”,而是在中方看来,荷兰政府的信誉度正朝着“归零”的方向狂奔。因此,中方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让荷兰政府证明自己是一个可以合作的对象。但令人遗憾的是,荷兰政府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反而在“旧坑”未填的时候,又自以为是地给中国挖了一个“新坑”。
殊不知中国早已用“个案审批”的策略稳住了欧洲车企的需求,接下来就是荷兰与中国之间的问题,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此刻都无法成为荷兰的靠山。这场风波带给中企最大的教训,除了要对西方国家的经营环境擦亮眼睛之外,还要警惕欧洲的政治极化风潮。荷兰政府在对中企下黑手时,正处于因政治联盟瓦解,加上首相斯霍夫下台的看守状态。
荷兰政府给中国又挖了一个“大坑”。
正因为有了可以将烂摊子甩给下届政府的退路,荷兰才敢公然践踏市场经济原则,无视契约精神,甚至瞒着欧盟惹出如此大祸端。可以肯定的是,荷兰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恣意妄为的西方国家。中企今后若想“出海”平安,必须采取更多措施来保全自己的利益,以免人财两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