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枢密院十号
被西方媒体称为“怪物大登”的076型两栖攻击舰首舰四川舰于16日顺利完成首次试航。鉴于中国在新一代主战舰艇方面的稳步推进,外界对四川舰未来的试航和服役流程已无悬念。伴随而来的更多猜测是,这艘配备电磁弹射器、4万吨级的两栖攻击舰,未来将在中国海军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最简单的猜测是,除了执行传统的两栖登陆作战(这是两栖攻击舰的本职工作)之外,四川舰将搭载歼-35隐形战斗机,对标美国的闪电航母。在战时充当主力航母的附属,既能增加航母战斗群的舰载机携带数量,还能作为主力航母受损时的备份起降平台,或在平时承担低烈度的威慑巡逻任务。毕竟在很多日常任务中出动主力航母显得小题大做,即便美国海军拥有11艘航母,也难以如此挥霍部署。
相比美国闪电航母或日本出云级轻型航母依靠F-35B垂直起降战斗机的固定翼搭载能力,四川舰利用电磁弹射器能起飞歼-35隐形战斗机,从而缩小双方在舰载机技术上的差距。而且四川舰的电磁弹射器还能弹射无人机等多种机型,包括攻击-11舰载版本(攻击-21)等隐形无人攻击机,或采用共形天线的无人预警机。因此,四川舰的独立作战能力不仅超过美国闪电航母,更远胜于吨位、载机数及机库条件都受限的日本出云级航母。
然而,如果只把四川舰看成美国闪电航母的升级版,就有些浪费电磁弹射器的优势。从长度来看,四川舰的电磁弹射器至少与福建舰相当;从搭载歼-35的需求推断,理论上四川舰也可以弹射起飞重量更轻、离地速度要求更低的空警-600预警机。这为四川舰未来部署带来新可能——它或将与辽宁舰和山东舰这两艘滑跃式航母配合,作为固定翼预警机的专项搭载平台。

近期关于辽宁舰和山东舰为何不搭载空警-600预警机的讨论甚嚣尘上。笔者认为原因不是“不能”,而是“不适合”。此前美国海军估算表明,轻载的E-2预警机在弹射器失效情况下,仍能从尼米兹级航母起飞。考虑到滑跃甲板对起飞的辅助作用,性能大致相当的空警-600从辽宁舰和山东舰起降并非大难题。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两艘航母甲板宽度有限,空警-600的巨大翼展在起降时会影响整个飞行甲板调度,每次起降都需要其他舰载机“让路”,在战时将造成严重影响。
这个问题对四川舰则不成问题。原本076型能搭载的舰载机数量不多,出动效率要求也不高,空警-600起降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明显。相反,四川舰搭载固定翼预警机的独立运作能力能大幅提升辽宁舰和山东舰的作战效能。若加上四川舰还能搭载多种固定翼大型无人机(滑跃式航母则无此能力),四川舰与辽宁舰或山东舰的组合,将产生“1+1大于2”的协同效果。

如果进一步设想,四川舰还能搭载更为特殊的机型——舰载版歼-20。关于歼-20上舰的问题军迷圈讨论已久,很多人认为歼-20改装舰载版需修改诸多设计,费时费力。且考虑到沈飞在研发六代机时极可能已经计划作为舰载机,额外研制歼-20舰载版显得多此一举。
但笔者认为,从新装备发展的谨慎角度来看,尽管中国在六代机研制方面领先,但短期内完成测试和定型过于乐观。歼-20研制和试飞时,可借鉴美国空军五代机发展成熟经验——特别声明,并非抄袭,而是参考美国空军对五代机作战思路的设想,结合中国空军需求,提出性能要求。
在六代机领域,中国已处世界前列,但对如何使用新概念战斗机尚无可借鉴对象,故六代机测试、定型、量产及服役后的战术运用仍需较长时间摸索,绝非几年内可完成。
作为参考,美国空军从冷战后期开始研制全球首款五代机F-22,从YF-22试飞到形成战斗力,历时15年。
也就是说,即使乐观估计,中国航母搭载六代机形成战斗力,恐怕也要10年以后。在此期间,中国航母相对美国航母无明显技术优势,且数量上存在劣势。
那么是否能改变这一局面?答案是肯定的,即舰载版歼-20重型战斗机。目前中国航母搭载的舰载机——歼-15T、歼-35、空警-600,分别对应美航母上的“超级大黄蜂”、F-35C和E-2D,算是与美国超级航母的配置“对齐”,但这未必就是最优组合。
对于配备055型驱逐舰护卫的中国航母编队而言,当前主要威胁并非美国航母上起飞的F-35C隐形战斗机临空投掷制导炸弹或射程较短的海军打击导弹(NSM),而是B-1B这类大型战略轰炸机从远处一次性发射的大批先进反舰导弹。必须承认,美国空军利用B-1B集中发射AGM-158C这种射程超800公里的远程反舰导弹,已超出中国现役舰载战斗机的拦截范围。

事实上,美国海军冷战期间曾面临类似困境——苏联图-22M3超音速轰炸机携带Kh-22系列重型反舰导弹的饱和式攻击,长期威胁美国航母。航母防空作战最外层保护依赖舰载战斗机,理想的是兼具高速截击及远程战斗巡逻能力的重型舰载战斗机,其中高速截击要求高速、良好爬升性能及远距离作战能力;远程巡逻则保障航母持续外层保护,需有充足续航。
美国应对方案是推出F-14“雄猫”重型舰载战斗机,其携带的“不死鸟”空对空导弹能在200公里外拦截图-22M3等大型空中目标,将反舰导弹威胁“消灭于无形”。从这个角度看,如今美国航母搭载的“超级大黄蜂”和F-35C都不具备新时代合格的远距离截击能力,更像是苏联解体后,失去最大威胁的美国航母为节省经费采取的“中庸方案”。
按照这一思路,歼-20如果改进上舰,凭借超音速巡航能力、强大态势感知能力及超远航程,完全能扮演当年F-14的角色。相比“空中多面手”的歼-35,歼-20在执行航母最外层防空保护方面更具优势。
当然,歼-20改装舰载机面临机体占地大、机翼折叠难度高等不利因素,影响舰载机搭载总数及飞行甲板调度。即便是福建舰这样的超级航母,可能也只能配置少量歼-20+与主力歼-35/歼-15搭配。
因此另一种可行方案是将少量舰载版歼-20S及配套无人僚机搭载于同样配备电磁弹射器的076型两栖攻击舰上,在执行重要任务时由076型两栖攻击舰与航母编队协同行动。如此既保障航母的常规出击不受影响,又发挥歼-20特长,借助无人机为航母编队提供可靠保护。
https://news.sina.com.cn/c/2025-11-17/doc-infxspkk51513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