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幕后到台前:南芯科技如何抢占智驾PMIC赛道

从幕后到台前:南芯科技如何抢占智驾PMIC赛道

近年来,国产新能源汽车赛道经历了一场深刻变革,众多车企纷纷将智能驾驶作为新车型的核心卖点,相关功能不断推陈出新。

在刚刚过去的 2024 年之中,中国 L2 级 ADAS 渗透率实现快速跃升,“全民智驾”和“智驾平权”成为行业热议话题。这一趋势的背后,是传感器数量的井喷式增长——仅今年上半年,车载摄像头用量就接近 6000 万颗,毫米波雷达超过 1500 万颗。

然而,当业界聚焦于智能驾驶功能的创新突破时,却往往忽略了隐藏在摄像头和雷达背后的关键器件。实际上,正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电源管理芯片 (PMIC),构成了智能驾驶系统稳定运行的坚实基石。

在这一关键领域,本土电源管理厂商南芯科技走在了行业前沿。早在去年,南芯科技就率先发布了单芯片车载摄像头 PMIC 系列产品,并在今年持续扩充产品线,进一步完善了产品矩阵。

南芯科技为何能够快速构建起完整的 PMIC 产品矩阵?其技术优势和市场策略有何独到之处?带着这些问题,半导体行业观察专访了南芯科技汽车电子事业部市场总监张吾杨与汽车电子事业部产品线经理李伟,深入解析这家本土厂商的成功密码。

厚积薄发:

迅速建立完整产品矩阵的秘密

南芯科技的车规级 PMIC 之路始于 2023 年 9 月,彼时首款 PMIC 产品正式量产。仅用一年时间,公司便构建起从外围器件到核心应用的完整产品布局,这样的发展速度在业内实属罕见。

“这其实是厚积薄发的结果。”南芯科技汽车电子事业部市场总监张吾杨在接受采访时如此表示。在 PMIC 量产之前,公司已在 USB 车载充电、智能座舱、车身电子等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和丰富的市场经验。更为关键的是,团队早期就敏锐洞察到智能驾驶赛道的发展趋势,提前预判 L2.5 级 ADAS 渗透率提升将引发 PMIC 需求的爆发式增长。

时间追溯至 2022 年初,彼时国内智能驾驶市场正处于快速扩张期,不少企业尚在观望徘徊。但南芯科技的技术团队已开始前瞻性布局车规级 PMIC 产品线。他们深刻认识到,随着 ADAS 系统复杂度不断攀升,传统分立元件方案将难以满足高集成度、高可靠性的严苛要求,PMIC 必将成为市场主流之选。

基于这一判断,南芯科技制定了覆盖“远端+ECU 端”全场景的产品战略。在远端融合感知层面,公司提供摄像头、雷达专用 PMIC;在 ECU 端,则布局升降压变换器、摄像头保护芯片等配套产品。这套完整解决方案在国内市场起步较早,成功建立了先发优势。

而在与客户深度交流的过程中,南芯发现,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差异非常大。“我们看到,TIER 1 供应商更加注重产品性能表现——摄像头客户聚焦成像品质,会重点考量 PSRR(电源抑制比)指标,”张吾杨谈道,“而毫米波雷达客户追求更高的电源轨集成度,至于域控制器客户,就更加关注 PMIC 对不同品牌 MCU 的兼容适配能力。”

为了精准满足这些差异化需求,南芯科技一方面继续加快 PMIC 产品的开发,一方面还组建了专业的应用工程师团队,为各类客户提供定制化技术支持服务,确保产品的落地应用。

如今,南芯科技的产品矩阵已实现多应用场景全覆盖:面向环视应用的非功能安全 SC6201Q 系列,具备功能安全特性的 SC6205Q/SC6206Q 系列(适用于周视)、SC6208Q 系列(专为车内摄像头设计),以及针对雷达和 MCU 应用的 SC6207Q、SC6258XQ、SC6259XQ 系列。至此,摄像头、毫米波雷达、MCU 三大核心应用领域的 PMIC 产品布局已基本完成。

安全为本:

从ASIL B到ASIL D的进阶之路

对于车载电源芯片而言,安全一直是重中之重,尤其是 ADAS 系统,作为汽车安全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功能安全既是底线,同时也是车规级芯片的入场券。

据了解,ISO26262 中的 ASIL B 级要求单点故障指标大于 90%,而 ASIL D 级则要求达到 99%。这意味着在产品设计中,工程师需要进行详细的故障分析,通过冗余设计、故障检测等手段避免单点故障失效。

为此,南芯专门组建了功能安全团队,由资深功能安全经理配合研发团队开发高安全等级芯片。

“我们一直把安全作为研发中的重点之一,尤其是在车规产品中,我们从立项之初就把 ISO26262 的认证要求作为首要目标之一。”南芯科技汽车电子事业部产品线经理李伟说道,2023 年,南芯科技率先获得 ISO26262 功能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从公司体系层面确保产品开发的规范性。

目前,南芯推出的 SC6205Q、SC6206Q 已达到 ASIL B 要求,而最新发布的 SC6258XQ、SC6259XQ 产品更是达到了 ASIL D 级标准——这是汽车功能安全的最高等级。

打造差异化优势

“与国际领先产品以及国内同类公司相比,我们在多个维度都形成了明显的差异化优势。”张吾杨在谈及公司竞争力时表示。

从技术层面来看,南芯科技在电荷泵技术、升降压技术等关键指标上已能与国际大厂同台竞技,部分指标甚至实现了超越。“以我们的 SC6207Q 毫米波雷达 PMIC 和 SC6208Q 车内摄像头 PMIC 为例,与市面上同类产品相比,集成度明显更高,这直接转化为客户的成本优势和系统简化优势。”他补充道。

供应链层面的优势更为突出。南芯科技的车规产品多采用全国产化产业链,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这一优势帮助主机厂有效加速开发周期、降低供应链风险。“在与客户的合作中,我们发现主机厂越来越关注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全国产产业链产品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张吾杨表示。

服务响应速度同样是南芯科技的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大厂的标准化产品策略不同,南芯能够根据国内客户的特定需求进行深度定制,快速响应多样化的应用场景需求。

对于南芯而言,打出 PMIC 产品差异化优势是第一步,伴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继续演进,南芯的 PMIC 正在经历从“幕后配角”到“系统赋能者”的深刻角色转变。张吾杨指出“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价值创造层面的跃升。”

以南芯科技的 SC6259XQ 系列为例,该产品的电源与逻辑功能提供上百种配置选项,能够精准满足国内客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该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域控制器、智能座舱、ADAS 模块等多个关键场景,真正发挥了系统级赋能的作用。

“这种角色转变的根本驱动力是 ADAS 系统复杂度的指数级提升。”他分析道,“传统电源管理更多承担‘供电’职能,而现在的 PMIC 需要集成智能监控、故障诊断、系统保护等多重功能,已成为整个智驾系统不可或缺的核心组件。”

把握高阶智驾发展机遇

高阶智能驾驶的加速普及,充分验证了南芯科技早期布局车规级 PMIC 的战略前瞻性。然而,市场的快速发展也对公司的研发实力和产品迭代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认为,未来 ADAS 电源芯片的竞争将聚焦两个核心方向。”张吾杨展望道,“一是 PMIC 的集成化、高效率、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发展路径,未来可能需要与主芯片实现深度协同;二是在其他细分电源领域实现专业化纵深发展。”

基于这一判断,南芯科技制定了清晰的发展路径:持续深耕核心技术,围绕集成化、效率提升、安全保障等关键需求不断迭代产品;充分发挥全国产产业链的战略优势,快速响应市场变化;通过差异化的定制服务深度贴合客户需求,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市场领先地位。

结语:智驾时代的“系统赋能者”

在智能驾驶的宏大叙事中,PMIC 或许不是最引人注目的角色,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基石。南芯科技用一年多时间证明了,在这个看似细分的赛道上,中国企业同样可以做到世界一流。

从首颗 PMIC 量产到完整产品矩阵建立,从 ASIL B 到 ASIL D 的技术跃升,从单一产品到一站式方案——南芯科技的发展轨迹,正是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崛起的一个缩影。在智能驾驶普及的大潮中,这样的“系统赋能者”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relnews/cn/2025-11-19/doc-infxwzqk1961063.s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