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兄弟”成为对手,宁德时代还要双手奉上“弹药”,不得不说,“宁王”可太仗义了。
“宁王”遭遇狙击。
11月20日,宁德时代(03750.HK)跌超6%。当日,其H股IPO基石投资者锁定的约一半股份解禁,涉及约7750万股。
资本市场上,宁德时代的压力不止于此。11月14日,该公司联合创始人黄世霖拟减持价值约逾170亿元股份的消息,让宁德时代的股价接连两日下滑,千亿资金蒸发。
不过,对市值万亿的宁德时代来说,这点股价的波动算不上什么大事。外界更关注的,是这场抛售来自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黄世霖目前仍是宁德时代重要股东,但3年前已离职创业,聚焦储能行业,这也是宁德时代正在倚重的第二增长曲线。
一把套现上百亿,肯定不是为了改善生活,黄世霖大概率会投入自己的储能生意。
昔日“兄弟”成为对手,宁德时代还要双手奉上“弹药”,不得不说,“宁王”可太仗义了。
减持冲击
这可能是A股历史上最大的一笔减持,因而格外引人关注。
11月14日,宁德时代此前公告称,黄世霖因自身资金需求,拟通过询价转让方式出让公司4563.2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以当日收盘价算,这笔减持对应约184亿市值。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减持用的是在科创板、创业板才有的询价转让,交易对象是机构投资者,避免对二级市场造成直接冲击。
11月17日晚间,宁德时代公布询价转让情况,共收到55份有效报价单,机构热情高涨,认购超3.2倍,转让价格为376.12元/股,减持完成后,黄世霖将套现约171.63亿元。
询价转让价格比当日的收盘价低了约3.75%,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即使交易均价折价10%,仍会吸引投资者购买。
这可能说明机构投资者对宁德时代依然看好,但也有可能是因为有套利空间。
据“能见派”,有投资界人士此前分析,“假设持有1亿元的宁德时代股份,可以选择从黄世霖那里购买便宜10%的股份,然后再把原来的1亿元宁德时代股票卖出,一来一回就降低了1000万成本,何乐而不为?”
询价转让不直接在二级市场抛售,而且机构投资者拿到股份后,半年内不得转让,这些都大大降低了此次减持对宁德时代股价造成的冲击。
不过,二级市场上,宁德时代的股价还是连跌两日,其A股累计蒸发840亿,港股蒸发超2500亿港元。短期影响不可能完全避免。
虽然宁德时代在连跌两日后曾短暂止跌,但这么大一笔套现,也很难说完全引不起波动。
有业内人士分析,半年的限售期,对机构的约束力其实有限。持有宁德时代的机构投资者,可以卖掉手上仓位,再通过询价买回来。而没有持仓的机构,可以通过融券卖出重仓宁德时代的创业50ETF,相当于变相卖空。也因此,短期内难免对股价造成压力。
黄世霖通过询价转让方式套现,确实是不想影响宁德时代的股价,但H股解禁,冲击是肯定存在的。
宁德时代的基石投资者中,有一部分是战略投资者,比如中石化,可能不会急于减持,但也不乏财务投资者,鉴于H股股价较上市时已经上涨超80%,而且相对于A股还存在不小的溢价,财务投资者在限售期后获利兑现,也属于正常行为。
不过,就算再怎么冲击,宁德时代的万亿市值宝座,一时半会还冲不垮。
不亏待“兄弟”
动辄就能套现上百亿,没有多少人有黄世霖这样的运气。
能力、努力固然都很重要,但黄世霖30多年前的选择,无疑起了关键作用。
黄世霖与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都是福建宁德人,高中也是同学。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曾毓群南下东莞寻找机会,黄世霖也从宁德公务员岗位上离职,追随曾毓群。
两人先是在东莞市新科磁电厂工作,几年后创立专攻手机锂电池的公司ATL,还拿下了苹果订单。2011年,动力电池市场机会涌动,两人将ATL的动力电池部门独立出来,在家乡成立CATL(宁德时代),全球动力电池“霸主”之路由此启幕。
在宁德时代的11年间,黄世霖是公司的“二把手”,曾毓群的“臂膀”,2022年离职时持股10.61%,位列第二大股东。
此次询价转让完成后,黄世霖仍是宁德时代第三大股东,所持股份为9.21%,对应市值超1600亿元。
身为千亿富豪,黄世霖的创业比很多人要容易得多。离职后,黄世霖专注于储能行业,其创立的福建时代星云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时代星云),是储能业务的核心公司。
储能行业热火朝天,但时代星云根基尚浅,业绩不振,2023年和2024年分别亏损3935.66万元、2112.48万元,今年上半年继续亏损2286.83万元。
好在有昔日“兄弟”撑腰,黄世霖不至于那么焦虑。除了能通过套现投入真金白银外,宁德时代还是时代星云第二大股东,持股约18.96%。
而除了黄世霖,还有宁德时代的股东,既直接分享“宁王”财富,还通过公司间合作利益绑定,实现更长远的收益。
就在上月底,据天华新能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裴振华夫妇拟向宁德时代协议转让12.95%,涉及交易额约26.35亿元。
天华新能主营新能源电池核心材料,因锂盐价格下行,盈利出现持续下滑,宁德时代的这笔资金,无疑将极大缓解其经营压力。
事实上,这笔交易,也可以视为好兄弟间的义气相挺。
早在2015年,裴振华就通过旗下宁波联合创新新能源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拿下宁德时代15%的股权。如今,宁波联创仍是宁德时代第四大股东,持股6.23%,对应市值超千亿。
除了股东关系外,2018年,裴振华的天华新能,与宁德时代联合成立天宜锂业,在锂盐领域大展拳脚。有宁德时代这个客户托底,天宜锂业2022年的净利润就超过87亿元。
通过股权“联姻”绑定产业链上游,当然只是宁德时代巩固自身堡垒的手段,但能成为“宁王”的利益共同体,对像天华新能这样的公司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眷顾。
万亿“宁王”不太平
黄世霖减持套现,有分析将之视为宁德时代在储能业务加码的信号。
2022年离职时,宁德时代的公告称,“黄世霖将在‘光储充检’新兴领域探索业务机会,未来可能与公司形成战略协同”。
2021年前后,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业务如日中天,储能业务仍在培育当中,2020年收入占比仅为3.86%,不过2021年提升至10.45%,但占比仍不高。
作为创业元老的黄世霖离职,到底是协同宁德时代探索储能业务的边界,还是出于实现个人野心需要不得不进行单干,外界不得而知。只知道,去年11月,网上流传的一份《黄世霖谈光储充》调研报告中,黄世霖提到,“创业最难的是怎么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如今,随着百亿套现落定,黄世霖的“孤独感”不知道会不会减轻一些。
而这背后,是储能业务在宁德时代的版图中越来越重要。
宁德时代已连续多年在全球储能电池市场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宁德时代储能电池出货量全球市占率达到36.5%。
2024年,宁德时代储能业务营收占比达到27.6%,其毛利率为26.84%,首次超越动力电池23.9%的水平。
根据西部证券的研报,宁德时代匈牙利工厂将在今年四季度建成投产,西班牙工厂已经启动筹建,印尼工厂将在明年上半年投产。
第二增长曲线正在崛起,但似乎难以一举解决动力电池业务收入增长乏力的困境。
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宁德时代营收同比增长9.28%,与之形成对照的是,中创新航同比增长49.89%,亿纬锂能同比增长32.17%。
营收增长疲乏背后,是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市占率正在呈现下滑态势。2021年,其装车量占比高达52.1%,但今年前三个季度,其市场份额逐季下滑,从44.9%降至41.7%。
动力电池业务天花板近在眼前,储能业务尚难担当重任,宁德时代当然不会坐以待毙,换电,成为重要战略方向。
去年12月,宁德时代举行巧克力换电生态大会,曾毓群登台演讲时提到,“换电不仅仅是宁德时代的事业,不仅是每一个生态伙伴的事业,也可以成为我们每个人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事业”。在今年的宁德时代港股IPO路演时,换电成为提及最多的业务。
宁德时代曾提出,今年要建成1000座换电站,远期建3万座换电站。截至今年10月,已建设完成700座换电站。
但换电这门生意尚未有成功先例,特斯拉折戟,蔚来仍背负亏损包袱苦苦支撑。宁德时代4年前就已开启换电业务,直至今年才略有成绩,但离真正撑起宁德时代的一大增长曲线,还长路漫漫。
“霸主”守擂不易,站在高处的宁德时代,不知道有没有感受到寒意。
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relnews/cn/2025-11-20/doc-infxzvkv26869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