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积极推进保障性住房相关工作

各地积极推进保障性住房相关工作

本报记者 张芗逸

11月11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等三部门发布了《关于印发2025年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计划(第二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根据《通知》,北京本批次计划包括新建项目17个,房源1.98万套;筹集项目7个,房源0.24万套;竣工项目7个,房源0.81万套,涵盖公租房、保租房及各类安置房项目。

当前,多地保障性住房相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例如,广州已有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进入选房阶段。11月7日,广州市住房保障办公室发布《广州市2025年第二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选房通告》,明确了萝岗和苑项目、嘉翠苑项目的选房时间。

此外,据中指研究院统计,全国多个保租房项目和人才公寓项目于10月份集中上市,部分由地方国企筹建,如上海嘉定科嘉园公寓、天津嘉寓·爱米斯社区;部分由专业化长租公寓运营商运营,如成都高新区西区西芯汇城、越秀星寓·上海杨浦互联宝地店等。

在“十四五”时期,各地纷纷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重庆市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建成公租房58.3万套,筹集保租房30万套,开工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1.3万套。其中,58.3万套公租房打破了户籍限制,为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住房困难群体提供兜底保障。

近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满足城镇工薪群体和各类困难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保障性住房发展应以“供给”为抓手和突破点,在供给端进一步做好产品供应和商业模式优化。我国在“十四五”期间在保障性住房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如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积极推进。“十五五”时期应继续努力,延续“以购代建”等优秀做法,在增量和存量两个市场完善保障房供给工作。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署名文章《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中指出,各地要结合实际,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货币与实物相结合、配租与配售相结合,坚持以需定建、以需定购,通过多种方式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满足城镇工薪群体和各类困难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

目前,已有城市通过非居改建等方式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

根据《通知》,北京本批次计划包括昌平区南百路百善段108号院一区改建租赁住房项目等多个存量非居改建项目,约2300间房源,计划服务周边高教园、研究院及医药制造产业集群等企业人才。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等两部门于10月31日发布了《关于既有非居住房屋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通知》,明确指出重点将在住房供需矛盾突出的区域及轨道交通站点附近等交通便捷区域开展改建,有效缓解供需匹配问题。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依法依规引导市场主体将既有非居住房屋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非居改建有助于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筹集工作,同时助力盘活闲置商办用房等存量房屋。他强调,非居改建作为民生工程和惠民项目,需要在施工设计阶段就前置消防设计、安全设计审批等环节,确保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11-13/doc-infxfaki2824755.s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