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灵奖得主、被视为深度学习三巨头之一的LeCun(杨立昆)被爆将从META(其实我更喜欢叫Facebook,FB)离职。

这个消息很劲爆,直接导致FB股价重挫:市值在盘前交易中蒸发了1.5%,逾200亿美金。
中文世界反应也很快,我一大早起来,已经阅读到好几篇相关报道。
但有句讲句,这些文章的调性和立场,我个人是不大以为然的。
二
杨立昆在深度学习中的地位显赫,这一点都不假。他还有一个著名的标签:LLM唱衰者。他对大语言模型(LLM)的大大不以为然,是他重要的人设标签。他主张的路线是世界模型。
我不是AI行业的专家,我以我浅薄的理解来表述一下对这两条路线分歧的简单认知,如有不妥之处,请留言指正。
大语言模型的核心是概率预测,而世界模型的核心是因果推理。前者依靠大量文本分析(所以称为大语言)进行统计相关性学习,后者则依靠学习物理规律和因果关系。
举个例子:
当你和一个大语言模型说“我把鸡蛋扔到地上,会怎么样”,它会从大量文本数据中发现鸡蛋会碎,因为全世界的文本大概率得出这个结果。这是文本统计的结果,而非它真正理解了重力等物理规律。
但当你和一个世界模型提出同样的问题,它同样会得出鸡蛋会碎、会飞溅的结论,但它是通过模拟鸡蛋轨迹速度、撞击时蛋壳应力变化、模拟流体力学飞溅等一系列物理规律和因果关系得出的。
看上去,世界模型确实更高级,更“AI”一点。
LeCun在今年9月还公开表示:“我们永远无法仅通过文本训练达到人类水平的AI,尽管某些硅谷CEO说得天花乱坠,但那根本不会发生。”
三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当前AI圈主流是大语言模型,而不是世界模型?
道理其实很简单:世界模型的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
比如,世界模型是如何学习物理规律、因果关系的?答案是海量的高质量视频。是高质量,不是随随便便的视频。这些高质量视频并非指高清画质,而是具备丰富物理规律信息、多维度标注、时空一致性的结构化视频数据。这样的数据虽然不算少,但相较于大语言模型依赖的海量文本,数量差距悬殊。
再比如,计算资源需求极大,远超大语言模型。训练一个世界模型可能需要比训练GPT-4多几个数量级的计算资源。
因此LeCun自己也承认,这是一件长期的事,还要十年——这番话出自2022年。
接下来一个问题顺理成章:META,或者说扎克伯格,是不是有足够的长期主义来慢慢熬出世界模型?
有些声音,无论是媒体还是社交网络网友,都认为小扎缺乏长期主义精神。
但事实恐怕未必如此。
四
邓小平有名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话当然没错,但说法略显含混,容易误导。学术上讲,科技是自变量,生产力是因变量,但中间还有个重要的中间变量:科学技术需要转化,否则只是纸上专利。
转化怎么做?靠研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很多企业都有研发部门和预算,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研发投入往往决定竞争力,投入不足会愧对高科技企业的招牌。
但你可能注意到,企业配置科研部门的相对较少。科研机构更多见于高校等非盈利单位。
这是因为研发和科研虽有“研”字,但含义大不相同。
研发的核心是整合最优资源,产生满足某种需求的解决方案(比如产品),以换取收入和利润。研发的前提是有需求(或创造需求),且有明显的“木桶效应”,方案受限于最短板,必须考虑现实情况。
科研则不必围绕需求,核心是推动已知世界前进一小步,即找到突破口。科研不必考虑现实中能否转换为产品或收入,更强调局部长板效应:突破就算赢,配套不成熟不影响科研价值。
五
如果企业想搞科研,它必须处于超级垄断地位,能躺着赚钱。LeCun曾服务过的贝尔实验室便是这一典范,曾经财力充足,做了很多开创性发明。
但超级垄断者面临诸多批评,最终贝尔实验室被拆解。LeCun加入贝尔时间(88-96)正处于第一次拆解(84年)后、第二次彻底拆解(96年)前。第二次拆解生成朗讯,供养不起像LeCun这样的顶级科研人才。
互联网公司鼎盛时,无论美中,常招揽顶级科学家(高校教授)入团队。表面看是公关举动提升形象,实质科研人才进入企业需身份转变。顶级科研人才最难转变:他们为推动人类知识突破而生,不愿日复一日计算利润。
当企业由鼎盛转向降本增效,科研和研发的差异导致尴尬局面。
六
LeCun于2013年12月加盟Meta(当时名为Facebook),担任基础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FAIR)创始主任。这时FB正风光无限。
老实说,我觉得小扎已经孵化十余年,不算没耐心。更重要的是,作为顶流科技公司,追随他人的路径(即大语言模型)多少有些面子问题。
未来世界模型可能更有前途,但当下显然大语言模型更成熟。FAIR最高峰规模达400人,这反映小扎愿意投入资金。
2025年,FB对AI部门大改组,成立超级智能实验室(MSL),FAIR被并入且经历重大裁员。基础研究字样已不复存在。
小扎此举难说高明,亦无可厚非,只是手法稍失体面。未来他可能证明是错的,但多数商业领袖会做出类似稍显体面的选择。
韩信背水一战置之死地后生被赞叹,但背水一战后死的案例恐怕百倍千倍。
七
据传LeCun打算创业。
我一个八世同堂群友骆轶航说,“我不觉得LeCun能创好业,他最适合的就是科学家。”对此我深以为然。科研应归科研,研发应归研发。
顺便说一句,深度学习三巨头中,辛顿开过公司,几个月后被谷歌收购加入,这难算完整创业;本吉奥曾参与创业Element AI,联创头衔名义上有,但主要负责技术顾问和学术资源整合。
- 这家好莱坞公司提供了全新的影视工业AI解决方案
- 杨立昆离职META,吃瓜有感
- 谷歌推出「私有AI计算」:确保数据隐私安全
- 谷歌投入3000万美元发布AI教育计划
- 前小米高管崔宝秋入局家庭服务机器人,多家顶级VC竞逐
- AI表格纷争,钉钉率先卷出千万热行
https://news.sina.cn/ai/2025-11-12/detail-infxcqia6342397.d.html